项目基本内容 |
一、主要研究内容
我省滨江临海,拥有 1160 公里长江岸线, 1090 公里海岸线, 2.43 万公里内河航道,岸线
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岸线具有经济社会效益大、服务带动作用强和对自然条件要求高等特点,
是具有战略性、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我省沿江沿海规划港口岸线 947.4 公里、占岸线总长
的 42%。其中:沿江规划港口岸线 584.4 公里,已利用 326.4 公里、占规划港口岸线的 56%,剩
余港口岸线 256.7 公里,受泊位之间安全距离等因素影响,剩余可利用的深水港口岸线不足 60
公里。沿海规划港口岸线 363 公里,已利用 64.8 公里、占规划港口岸线的 18%,剩余港口岸线
209.5 公里,沿海港口岸线大部分需要建设工程措施才可利用。 因此,在当前港口发展面临的内
外部形势下,为进一步优化港口岸线使用管理,规范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提高港口岸线资源的
效率、效益、效能,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港口岸线使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十分必要和迫切。 本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主要是五个方面:
1、 本课题首先详细分析了江苏港口岸线资源的利用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2、 在发展环境及面临要求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全省沿江沿海和内河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参
考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原则和主要目标。
3、 通过指标的广泛采集、从法规符合性、开发必要性、利用合理性、方案可行行、技术先
进性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港口岸线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和研究分析筛选,最终
构建了江苏港口岸线评价指标体系。
4、 通过指标权重、指标参考值的给定,以南京港、镇江港大港港区、苏州港太仓港区、连
云港连云港区、南京港西坝港区某项目工程为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实例应用结果
来看,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适用于现状岸线评价和规划港口项目的岸线审查需求。
5、 最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二、技术创新点
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优化港口岸线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效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首次构建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港口岸线利用定量评价的空白。
2、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同类型码头量能比、港口岸线有效利用率”等评价指标。
三、应用领域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江苏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部分指标将纳
入《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应用情况和效益主要为三个方面:
1、 用于江苏港口岸线利用现状评价,指导港口岸线资源整合;
2、 通过岸线资源利用与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港口岸线利用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3、 建立长期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港口规划编制
该课题2015年11月 通过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