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内容 |
结合“十四五”前两年各项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延续与创新相结合等原则,提出“十四五”后三年黑龙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目标指标。
到2025年,全面开启建设交通强国龙江新篇章,加速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全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的枢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优质,运输服务更加品质高效,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全面发展,行业治理能力更为健全,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五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千-4千亿元(后三年完成投资超过1800亿元),较“十三五”提高50%以上。
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建成。基本形成“5纵2横1边”综合运输通道和“10出省、7出境”对外联通格局,“1+4+7”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支撑黑龙江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基本建成立体互联的快速网。铁路营业里程超过7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突破1600公里,基本实现除黑河、加格达奇外全部市(地)通高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5700公里,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高速比例达到85%以上。机场布局更为完善,旅客和货邮年吞吐能力力争达到5000万人次和40万吨。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的干线网。铁路复线率、电化率力争提升到50%。普通国省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5%。改善界河和内河航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超过1600万吨。基本建成广覆深达的基础网。农村公路实现乡镇通三级路率达到95%,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通用航空50公里覆盖所有5A景区、5S滑雪场及主要农林产区。
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显著提升。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人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全面建立。国际客运能力显著提高,全球重要国家和地区航线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AAA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8%。货运物流系统更加成熟,与相关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口岸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更为完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5%左右。邮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投递到村,城市上门投递。
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建成黑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二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99%,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达到99%。交通运输碳达峰逐步迈进,对外部资源环境更加友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20%。交通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道路运输事故较大以上等级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22年分别下降10%和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20年下降20%。
交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信用监管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市级行政中心(除黑河、加格达奇外)45分钟上高速铁路、60分钟到机场,逐步实现市通高铁有机场、县通高速有铁路、村通快递有燃气、水运民航通全球、公铁管道通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