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内容 |
本项目是新建扬州至马鞍山铁路(安徽段)(项目代码:2104-340000-04-01-738301),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及皖江城市带,是一条城际功能为主,兼顾路网连接功能的快速铁路。线路西衔巢马城际、宁安铁路,东连苏南沿江城际、连镇铁路,是一条都市间连接线路;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组成部分,可顺直衔接在建的巢马城际铁路,并进一步贯通既有商合杭高铁、沪汉蓉客专、拟建沪渝蓉沿江高铁、在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形成合肥及以北、以西地区通达苏南和上海的又一条高标准铁路通道。工程建设是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交流、强化皖江城市带与南京都市圈相互融合、强化区域联动发展的需要,是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是完善区域城际铁路网,增强路网灵活性的需要,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
新建扬州至马鞍山铁路(安徽段)为新建双线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起于安徽省界,向西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西北侧设博望北站,之后继续向西经过雨山区向山镇,于雨山区银塘镇引入规划巢马铁路马鞍山南站,于当涂县姑孰镇与宁安城际设上、下行联络线引入当涂东站。
本方案仅包含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段落,设计正线总长度22.47km,设博望北、马鞍山南(巢马城际既有)2座车站,设尚家甸1座线路所,当涂东上、下行联络线共 11.05km(单线)。工程正线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 km/h,无砟轨道。联络线为单线客运专线,设计速度160 km/h,有砟轨道。均为电力牵引。
本工程正线路基1.18km,均为新建,占正线线路全长 5%;联络线路基1.49km,其中0.47km为新建,占联络线线路全长4%。路基永久占地面积为20.03hm2。
新建正线桥梁9 座-19.09km,占正线线路全长的85%。其中特大桥4座-17.90km,大桥4座-1.09km,中桥1座-0.10km。本项目联络线桥梁 3 座-9.22km,均为特大桥,占联络线线路总长的83%。到发线桥梁2座-1.05km,工区走行线桥梁1座-0.07km。新建涵洞1处。桥涵永久占地面积50.14 hm2(含河道补偿及同步实施工程占地4.71hm2)。
新建正线隧道3座,总长2.20km,占线路全长的 9.80%,均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工程永久占地5.03hm2。
本项目新建博望北站、尚家甸线路所,利用巢马城际在建马鞍山南站。在马鞍山南站新建1处办公生产区,马鞍山南站存车场新建1栋扬马公寓楼,一并实施巢马铁路工程远期预留2条存车线(仅铺轨无土建)。在当涂东站拆建无砟轨道,接长站台并迁改电缆。站场工程永久占地19.82hm2。
全线共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4处,包括2处混凝土拌合站+施工营地,1处填料集中拌合站+施工营地,1处制(存)粱场+施工营地。隧道施工场地利用前后衔接的路基或四电用地,桥梁施工场地利用桥梁用地界及桥下空间。合计临时占地12.17hm2,临时占用永久占地2.36hm2。
全线共设置施工道路30.10km,其中新建27.35km,整修0.73km,补偿0.85km,利用1.17km(不纳入防治责任范围)。合计临时占地14.51hm2。
本工程无自设取土场和弃土场。
全线改移道路38处,总长6751m,占地面积8.71hm2,改移沟渠2处,长度452m,占地面积0.32hm2,纳入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工程拆迁总面积为 44249 m2 ,其中区间为43912 m2,站场范围内 337m2。拆迁安置费用列入本项目投资,具体拆迁与安置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涉及的各类电力、电讯管线迁移费用列入本项目投资,相关迁移工作由相关电力电讯部门负责,不纳入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计划2024年1月开工,预计2027年6月完工,总工期3年半(42个月)。工程总投资68.48亿元,其中土建投资约45.21亿元。
工程总占地面积131.29hm2,其中永久占地104.06hm2(扣除补偿工程及改移工程后,永久占地面积为90.31hm2,满足用地预审要求控制在94.48 hm2的规定),临时占地27.23hm2。
土石方挖填总量为312.21万m3,其中挖方总量为231.34万m3(含表土剥离量11.60万m3)、填方总量为80.87万m3(含表土回覆量11.60万m3),自身利用土石方的占比34.96%,无借方,余方总量150.47万m3(运至横山矿业露采坑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综合利用)。
需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取得行政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