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内容 |
拟建淮安智慧物流港一期(地块一)选址于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南临规划通港路,东临规划港东路,北临规划天明路(详见图1.1项目位置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面积94284.00m2,总建筑面积53331.27m2。地上建筑面积52391.71m2;地下建筑面积939.56m2。
本次勘察仅对地块一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工程由2栋水上运转中心、1栋分拣中心、2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1栋管理用房及1栋泵房组成。拟建建筑物为地上1~3F,7#泵房为地下1F;各拟建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均为8.30m。
本次勘察阶段为一次性详细勘察。本工程各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均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3.1.4条和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 208-2016)第5.1.1~5.1.4条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和表3.0.1确定各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勘察目的:勘察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钻探、取样、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波速测试)、室内试验等,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地基进行岩土工程评价,为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所需岩土技术参数,提供场地内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处治措施,为建筑物的设计及基坑开挖、支护提供地质建议。
勘察任务:(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资料。
(2)搜集相邻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
(3)搜集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气象和水文等资料。
(4)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卧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供地基处理方案。
(7)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提供与基坑围护和地下水控制设计及施工相关的各层地下水水位,潜水平均年水位变化幅度,建议场地抗浮设计水位。
(8)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型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性建议。
(9)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并提出合理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等桩基设计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0)对成(沉)桩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1)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桩基沉降计算所需的参数。
(12)分析基坑施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基坑开挖和降水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基坑开挖、支护的影响,对基坑围护和降水方案提出建议,并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提出建议。
(13)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并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判别场地液化等级。
(14)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5)分析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勘察工作量布设:
(1)勘察工作量布设原则
本工程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勘探孔数量和位置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5~4.1.16和4.8.3及4.9.2条、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208-2016)10.2.1和10.4.2及10.5.4条、设计方案确定。
勘探孔布置原则:勘探点基本沿拟建建筑物角点及周边线按网格状布设,间距在20~25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15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20~25m。当钻至预估深度遇软弱层时,勘探孔深度应予以加深。
选择代表性钻孔进行波速测试。
共布设勘探点163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取土试样兼标准贯入试验孔)58个,占比约35.58%;一般性勘探孔(静力触探孔)10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