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内容 |
本工程用地全部位于长江老大堤和老大堤外新建江堤之间,东西向宽度约730~860m,纵深约1100m,总面积约91.83万m2(含规划港外道路约2.7万m2),新建江堤内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约84.3万m2(含防洪大堤堤顶面积0.97万m2,不含规划港外道路)。
本工程用地范围内规划有东西向疏港道路,将陆域分成三块区域:规划疏港路以北场地(面积约82.7万m2)、疏港道路(面积约2.7万m2)、规划疏港路以南场地(面积约6.5万m2)。
(1)平面布置(推荐方案)
围绕汽车停车场设置纵向、横向主干道,汽车停车场内部设置纵、横向通道,总体形成环形通路。纵向主干道宽度分别为20m、20m、25m 及15m。横向主干道路宽分别为20m、16m、16m 及20m。堆场内部结合高杆灯(兼做避雷塔架)、消防通道布置要求设置5m宽内部横向通道,并设置10m宽内部纵向通道。经一路后方布置2#进出港通道,通道以东、进出港大门以南布置港外停车场;经三路后方布置1#进出港通道,通道以东、进出港大门以南布置港外停车场。
① 外贸作业区
位于经一路、经二路之间,由纬路分为三块外贸汽车堆场,靠近经一路位置设置3个独立的装卸车区(含办公区域、PDI 检测及洗车区域),共布置16道轿运车装卸车道,自北向南每个装卸车区布置6道、6道、4 道。
外贸堆场北侧布置园区雨水泵站和2#分变电所,雨水泵站西侧区域布置有马菲车场(含重装作业区)、马菲车棚,并设置特种车辆区(占用外贸停车位)。
② 内贸作业区
位于经二路、经三路之间,由纬路分为三块内贸汽车堆场,靠近经三路位置设置3个独立的装卸车区(含办公区域、PDI 检测及洗车区域),共布置16道轿运车装卸车道,自北向南每个装卸车区布置6道、6道、4道。
③ 整车物流分拨作业区
位于经三路、经四路之间,由纬路分割成相对完整的三块堆场,装卸车区集中设置纬三路以北、临近纬三路区域,共设置5道轿运车装卸车道。
④ 生产辅助区
位于纬四路以南、1#进出港大门西侧区域,占地面积约3.4万m2。
生产辅助区内主要布置有综合办公楼、宿舍楼、10kV中心变电所、给水泵房等。综合办公楼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为辅建区内的标志性建筑,采取主体部分与裙楼部分的组合设计方案,主办公楼为7层建筑,内设综合办事大厅、中控室、一关两检一局办公室、会议室、办公室、员工更衣间等;裙楼部分功能为餐厅、厨房以及辅助办公楼,为2层建筑。宿舍楼位于区域西部靠近浪港河河堤位置,为5层建筑。中心变电所及给水泵房集中布置在区域东北角。
⑤ 预留发展区
园区共布置两块较为完整的预留发展场地:一块位于纬四路南侧、生产辅助区右侧区域,面积约为9.1万m2;另一块位于规划疏港路南侧区域,面积约为6万m2。
预留发展区布置多层停车场、VPC、洗车间、零部件仓库及物流场地,总建筑面积暂估16万m2,初期按绿化设计。
⑥ 进出园区大门
结合港外路规划情况,本工程拟设置3个生产性进出港大门(其中1 座预留),2#大门位于经三路后方;1#大门位于经一路后方;3#大门预留布置在宿舍楼与主办公楼之间。生产辅助区后方设置2座辅助性大门,作为生产管理小区及生活小区的人员进出口。
(2)装卸工艺(推荐方案)
汽车的装卸主要由人工开上开下完成,不需要借助专用装卸设备。汽车运输车的接卸主要是将汽车运输车行驶到指定装卸车区车位后,搭接好跳板,由司机按顺序将车辆开至装卸车区交待验区,经初步检查后再由司机将车辆驾驶至指定停车场车位,或者驾驶至PDI检测车间进行处理后再驾驶至指定停车场车位。汽车运输车的装车流程与卸车流程相反。
分拨区主要为相关汽车提供分拨服务,分拨区的车位布置要求每辆车都可提取,因此堆场布置通道较多,堆场利用率相对较低。分拨区也布置有装卸车区和PDI检测车间。
内贸堆场布置车位7133个。外贸堆场布置车位11413个。物流分拨区布置车位3648个。
(3)地基处理和堆场、道路(推荐方案)
本工程新建江堤内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约84.3万m2(含防洪大堤堤顶面积0.97万m2,不含规划港外道路),已采用吹填砂方式形成,现状场地标高约3.3~5.0m,地基处理施工前需进行场地平整。场地表面大部覆盖植被,植被根系深度约0~1.2m,场地整平前需清基。本项目对浅层地基土进行处理,地基处理面积约67万m2,处理方法推荐采用强夯+真空井点降水。
道路、堆场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大板面层结构,其下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局部铺设土工格栅。
(4)工程概算
推荐方案工程总投资为151673.8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