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内容 |
一、项目名称
南通市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设计项目TLHD-YH-SJ2合同段
二、业主单位
南通市航道管理处
三、项目起止时间
2012年11月中标,2013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四、项目地点
南通市通吕运河海门段及启东段。
五、项目建设期
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建成交工。
六、建设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段航道整治起点为通州区与海门市分界点,终点为启东市吕四镇大洋港闸以北附近,与吕四港沟通,总长约36km。设计工作包括航道总体设计,护岸工程整治,停泊锚地、标志标牌等附属工程设计,土方开挖及疏浚等内容;进行临时用地、房屋拆迁及其他跨河设施调查等,并编制工程概算。跨河桥梁及桥梁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护岸工程设计不在本项目设计范围内。本项目疏浚土方仅计入新筑围堰的拆除量。
七、项目技术特点
1、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在航道平面、断面及护岸设计上做到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航道设计中通过对地形、地物、临跨河设施及地质水文等相关要素的深入调查,为设计方案的完备性提供了基础。在航道中心线确定时,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深槽,以减少用地数量,避免破坏沿线水利设施,并与跨河桥梁位置、跨径相协调。在断面设计时,注重与相邻岸线、码头、水利设施和桥墩(桥台)建筑物的平顺过渡衔接,力求岸线顺直。对于需拓宽的航段,根据两岸房屋建筑情况,研究两侧拓宽或单侧拓宽的可能,尽量避免征地拆迁引起的矛盾。在护岸设计时,通过多方案比选,采用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方案,主要采用了自嵌块+芦苇的生态护岸、带翼方桩及钢筋混凝土板桩等多种适合本段航道的结构形式。
2、通过设计的精细化,体现“综合效益最佳”的设计理念。
在保证航行顺畅、岸坡稳定的使用要求前提下,本项目通过设计的精细化,实现节约材料、施工方便、利于环保、少占土地等多重设计目标,最终采用了“综合效益最佳”的设计方案。在结构选型方面,采用对上部荷载适应性强的重力式结构来作为通州区“一河两岸”景观带航段的基础护岸,在运输繁忙的启东境内,采用了能够快速施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护岸,在河道较宽但河岸施工场地狭窄的海门段采用了带翼板方桩护岸。为保证设计结构的顺利实施,还分别对板桩结构墙后防漏土及方桩、板桩的施打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指导意见,实践证明,效果良好。通吕运河航道沿线多种护岸之间存在衔接问题,特别是码头结构与新建护岸、老护岸与新建护岸及桥墩(台)与新建护岸,设计通过细致调查,对衔接段提出了的详细设计方案。
3)探索并推广生态护岸建设。
在现状口宽较大的航段,设计采用全生态和局部生态护岸形式,不但起到了固坡防冲刷的作用,还具有投资少,环境效益好的特点。
4)通过完善的设计来体现航道作为资源综合利用载体的多重功能。
设计中除了对航道中心线、平面走向、断面形式及护岸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外,沿线还设置了锚地、踏步,对支岔河口进行了防护,对沿线排灌设施、地下管涵进行了归并整合及补偿设计,对沿岸的景观、绿化设计更凸显了航道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的功能。
5)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
根据航道的现状,首次采用了带翼板方桩结构,为解决传统板桩的漏土及方桩支撑段较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同时,造价较低。配合施工完成了附着式振动器在航道护岸中的应用QC小组质量创优活动,施工中推广了无拉杆整体钢模板及整体钢模滑移施工的方案。
|